中国的硅提炼技术成熟,能够以低成本获得高质量硅晶体,这也让项目具有价格优势。
就在几天前,特斯拉为其住宅太阳能项目重新上线了网站,并宣布了一项新的租赁服务:为客户提供太阳能电池板,月费50美元,免安装费用。根据起诉书,特斯拉有那么做,但沃尔玛表示,无论如何,加州的另一家门店还是发生了火灾。
特斯拉已在240多家沃尔玛门店安装了太阳能电池板,但这家零售商的律师在诉状中写道,涉及特斯拉太阳能系统的多起火灾只是疏忽大意的一个明显迹象近日,继河南省信阳市、商丘市、三门峡市、漯河市、安阳市、新乡市、驻马店市、鹤壁市等8市发布《关于拟纳入省十三五分散式风电开发方案调整项目的公示》,南阳市、周口市、洛阳市、开封市、焦作市、许昌市、濮阳市等7市发改委也相继发布十三五分散式风电项目。国际能源网整理,河南7市分散式风电项目共计78个,总规模2183.8MW。其中:南阳市25个分散式风电项目,总规模744.9MW;周口市18个分散式风电项目,总规模413.3MW;洛阳市14个分散式风电项目,总规模380.2MW;开封市9个分散式风电项目,总规模266MW;焦作市6个分散式风电项目,总规模239.4MW;许昌市5个分散式风电项目,总规模120MW;濮阳市1个分散式风电项目,总规模20MW国际能源网整理,河南7市分散式风电项目共计78个,总规模2183.8MW。
其中:南阳市25个分散式风电项目,总规模744.9MW;周口市18个分散式风电项目,总规模413.3MW;洛阳市14个分散式风电项目,总规模380.2MW;开封市9个分散式风电项目,总规模266MW;焦作市6个分散式风电项目,总规模239.4MW;许昌市5个分散式风电项目,总规模120MW;濮阳市1个分散式风电项目,总规模20MW。近日,继河南省信阳市、商丘市、三门峡市、漯河市、安阳市、新乡市、驻马店市、鹤壁市等8市发布《关于拟纳入省十三五分散式风电开发方案调整项目的公示》,南阳市、周口市、洛阳市、开封市、焦作市、许昌市、濮阳市等7市发改委也相继发布十三五分散式风电项目光伏的发电量为176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幅度达50.2%。
而这三个地区在2019年上半年,新增分布式装机更是遥遥领先于全国其他省份,其中山东新增720MW,浙江新增670MW,江苏新增520MW,占据全国分布式增量的41.7%。东北三省作为我国光资源非常丰富的地区,2019年上半年开发量加起来仅有110MW,是山东的七分之一,甚至还不及一个上海市120MW的新增装机规模。更多应用场景被激活目前来看,我国分布式电站一般为工商业分布式屋顶电站,而优质屋顶、用电需求和高用电电价一直以来是项目开发的基本条件。中国的光伏企业,目前已实现全面领先,现阶段需要聚焦更大的市场需求。
浪潮退去,理智初显,2019年上半年11.4GW的新增项目中,分布式占4.58GW,同往年一样,分布式装机主要集中在京津冀、山东、长三角和广东地区,而值得注意的是,陕西、河南与湖北也加入了分布式主流市场的行列。当然,产业的持续发展离不开金融,中国光伏需要引进更多国家的投资方,在「全球化项目」中发挥各自的优势,以更大的智慧进行规划,只有这样才能将更大的愿景落到实处。
另外,光伏+智能家居、光伏+制氢等新的技术与复合解决方案将会使光伏的市场进一步扩大,与社会的连接进一步紧密。对于分布式项目一般兴趣不大。自从2012年国家能源局发布《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以来,分布式光伏在我国发展已经有7个年头。2019年下半年将会是一个市场的爆发期,届时会有超过30GW的项目需要在不到6个月的时间完成项目开发、招投标、采购施工、并网等一系列工作。
自从2012年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以来,分布式光伏在我国发展已经有7个年头。多种形式 协同发展数字很清楚的显示,2018年全国光伏新增装机为45GW左右,而2019年上半年,新增装机只有11.4GW,按照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专家对2019年全国装机的预测,2019年装机构成为:户用光伏3.5GW、竞价项目22.8GW、扶贫项目4.5GW、光伏平价项目4.5GW、特高压等示范项目9GW、领跑者项目4.5GW。而国企一般收购的,都是项目容量较大、管理方便的集中式地面电站。4、后记太阳能产业是一个光明的产业,是人类文明发展不竭的动力。
对于资金问题无法解决的优质项目,分布式光伏企业需要进一步拓宽「金融渠道」,寻找一批信用好、可持续的金融合作方,充分激发资本活力,为分布式项目搭建优质的金融解决方案。光伏企业也可以充分借助承担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建工作的中资企业平台,将中国制造的「用得起的清洁能源」带到各国和各地区,进一步延伸国家影响力。
最终形成高比例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接入,原有基本火电电源调峰调频,多种能源综合互补的未来智能电网。通知明确:其一,对包括户用光伏在内的分布式光伏进行「规模管理」,2018年的上限为10GW;其二,标杆上网电价,分布式全额上网、余电上网补贴统一下降0.05元/度;其三,暂不安排2018年普通光伏电站,视光伏发电规模优化情况,再行研究启动领跑者基地建设。
增长点在哪?电量统计数据透露出一个趋势,在2019年上半年,我国电力需求增长集中在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这一纸毫无预先征兆的政策将中国光伏一把从温床推向了「市场化」。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一个「技术密集型」的行业,中国光伏发展的源动力还是技术的进步,分布式也是如此。据统计,分布式GW俱乐部全国现有13个省份,其中浙江、江苏、山东三省发展最为迅速,各省累计分布式光伏装机均超过5GW。对于现有电网,改造已经是「大势所趋」。创新金融合作需要「产业链」所有成员参与,调动资本、装备、市场、人才等各方积极性,以共商、共建、共享、共投为主题,建立起一套融资生态体系,服务于世界各地的能源建设和改造项目。
据统计,我国全社会用电量2017年全年为6.36万亿千瓦时,2018年达到6.9万亿千瓦时。除了铺在工业厂房屋顶,直接用光伏建筑一体化构件代替屋顶、商业楼宇幕墙、公共建筑与基础设施都可以结合光伏进行建设,这就是「建筑光伏一体化(BIPV)」的概念。
而今天,国家补贴已经逐步退坡至几乎没有,集中式电站会在2019年底在我国的绝大多数地区实现发电侧平价上网,而分布式电站目前仍然在「平价上网的最后一公里」挣扎。在脱离政府补贴、全面导入市场化竞争之后,分布式产品和解决方案要深挖市场需求,研发更加符合需求的产品,不断打磨,体现不同应用场景下产品的可靠性和差异化。
但中国太阳能资源禀赋区域同能源需求区域地理位置倒置,这导致中国光伏装机在理论上更加适合于「三北地区」,在发达国家可以顺利应用的分布式光伏发展路线在中国难以复制。在今天,光伏的高地在中国,中国特有的「集中力量办大事」在中国光伏的发展上展现的淋漓尽致。
发展最主要的问题是环境,以化石能源为支柱的能源结构与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压力存在突出矛盾,极端天气频发,雾霾带来的空气问题已经严重阻碍社会的发展,造成了难以计数的经济损失。金融界也应该加大对新能源行业的了解,创新合作模式,为下一阶段分布式光伏发电的「爆发」提前拓宽道路。通过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拓能源合作项目,在输出中国的光伏建设经验的同时进一步锤炼自身项目开发和工程建设经验。作为「技术驱动型」产业的代表,人类的智慧终将引领太阳能深入人类文明的每一个角落。
未来,分布式光伏将有着怎样的发展趋势?行业将面临怎样的困局?下一步该如何走?本文将窥探一二。下一阶段,需要分布式项目开发企业进一步引导国企和地方企业了解分布式的「未来价值」,并且做好项目建设和运营管理,扭转国企对分布式的旧有认知,将高质量项目打包出售至国有发电集团,并建立长期稳定的联系,巩固合作关系。
而与分布式关系紧密的微电网、多能互补等项目,也需要有关部门的优惠和扶持政策,在全国范围内优先形成示范,逐步完成未来智慧电网基础设施的搭建。这源于「新旧动能转换」使得用电主体的快速变化,高新技术产业用电保持较快增长,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用电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同比增长13.6%;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房地产业、批发和零售业用电量增速均保持在两位数以上。
火电来到了发展瓶颈,这也是发展光伏等「清洁能源」的底层逻辑,为了获得更好的生活环境和发展的可持续性。而2019年仅上半年就突破了3.40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0%。
从2018年531新政影响的急刹车,到2019年4月30日国家发改委才发布《关于完善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机制有关问题的通知》,5月30日国家能源局才迟迟发布《国家能源局关于2019年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整个光伏行业才明确了未来发展的基调,那就是全面摆脱对补贴的依赖,走「高质量发展、平价发展之路」。主航道变了中国光伏发展到今天,已经成功实现以规模化生产成本优势为切入点,在政策的大力扶持下积累了足够的人才优势、技术优势,而今在世界站稳脚跟,建立了全球绝对核心的市场优势。在众多应用场景中,光伏与建筑的结合可以更加深入和多元。分布式电站不同于大型集中式电站,因为容量小,又比较分散的原因,项目一般为企业自投,因此对于价格和收益非常敏感。
而分布式光伏电站的造价2019年在4元/W上下,一座1MW的光伏电站的投资需要400万,这对企业来说也是不小的压力,分布式光伏项目说来说去还是「富人的游戏」,只有兼具规模、实力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企业才会为之买单。3、破局一个行业的发展,不仅仅要靠行业本身的力量和智慧,更需要政策制订者、投资人、专家学者、相关行业群体的充分支持和助力。
电能消费依旧保持高增长现阶段,我国全社会用电量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朋友圈也要扩大新常态下,经济大环境疲软,在巨大的融资成本和经营压力下,民营光伏电站企业无力支撑,拥有绝对资金成本优势的国企加速入场。
中国的光伏企业,目前已实现全面领先,现阶段需要聚焦更大的市场需求。这源于「新旧动能转换」使得用电主体的快速变化,高新技术产业用电保持较快增长,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用电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同比增长13.6%;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房地产业、批发和零售业用电量增速均保持在两位数以上。